从“诊断”到“诊疗” 看AI辅诊渗透诊疗全流程的天坛经验

时间:2019-07-02 16:58:37       来源:

在AI辅助诊断的赛道逐渐变得拥挤的今天,许多不同疾病领域已有较为成熟的产品显现。然而,辅助诊断只是医疗AI的功能之一,如何以其为切口逐步渗透到诊疗全流程,满足现实多样的临床需求,已成为下一发展阶段必须思考的问题。

6月29日,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卒中学会、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京召开发布会,联合发布BioMind“天泽”脑血管病诊疗辅助决策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与天坛医院去年公布的头部神经系统疾病MRI、CT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天医智”相比,其2.0版本“天泽”系统最鲜明的变化,便是实现了从“诊断”到“诊疗”的升级。

贯穿“诊”“疗”“愈” 打破全流程AI辅助决策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我国40岁以上脑卒中现患人数超过1.2千万,每年约196万人因脑卒中死亡,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病因,农村更是重灾区。

与此同时,《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指出,首次脑卒中后1年的复发率高达17.1%。此外,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导致残疾等严重后遗症,即使没有残疾,可能终生都要进行康复治疗。

因此,如何减轻脑卒中临床救治医生的工作负担,并进一步改善医疗质量,显得尤为关键。

“‘辅助’的意义很重要,全过程的辅助决策将更加有利于临床工作。”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神经影像研究中心荆京博士表示。

据了解,所谓“全过程辅助决策”,意味着贯穿诊断、治疗到预后的所有环节。从入院起,脑卒中患者的MRI/CT影像便开始传输到“天泽”系统,运用大数据与AI技术,“天泽”自主分析出卒中类型、发病部位、发病机制、发病病因等,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并发症等信息,给出临床治疗辅助决策方案。同时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欧美指南、中国指南、最新科研文献和成果作为参考,并在预后继续发挥辅助决策作用。

天坛经验+AI辅助 探索脑卒中诊疗质控标准

发布会上,研发团队还提出对于“天泽”脑血管病诊疗辅助决策系统的另一重要展望——成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的重要质控工具。

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拥军谈到,针对脑卒中的治疗与防控,建立统一的诊疗质控标准尤为重要。其团队开展的研究发现,通过多重质量改进干预工具和质量反馈技术,实现了脑卒中患者医疗质量综合指标提升 3.4%,1年新发血管事件下降 2.7%,致残率下降 2.0%。

为探索对医疗质量过程指标改进的作用,“金桥工程II”——基于“天泽”脑血管病诊疗辅助决策系统的医疗质量改进临床对照研究在同日宣布启动。该研究将历时2-3年,预计纳入50家医院,选取1.7万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其诊疗全过程,通过开展整群随机对照研究,验证“天泽”脑血管病诊疗辅助决策系统的有效性,评价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结局的改善效果。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副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质量研究部主任李子孝认为,通过质控,不仅能够加强医疗机构多学科协作、规范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预防和诊治,改善患者预后,还能不断推进脑血管病诊治的标准化和同质化,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优质、价廉、可及的医疗服务,大大降低患者、家庭、社会的沉重疾病负担。(尹莉娜)

关键词: